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藝術(shù)留學

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

2024-03-28 12:49:0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隨著人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留學不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許多人都想要留學,那其中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怎么樣)?針對這個問題,下面中國教育在線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怎么樣)

隨著歐美藝術(shù)機構(gòu)開始紀念西班牙藝術(shù)家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逝世50周年,他的生活和作品的許多方面將在今年受到關(guān)注。盡管世界上某個地方總是有畢加索的展覽,但人們將在2023年看到一場名副其實的畢加索藝術(shù)盛宴。在西班牙和法國文化部的支持下,“慶祝畢加索1973-2023年 ”(Celebration Picasso 1973-2023)活動已經(jīng)組織了約50場展覽。有幾個展覽將直面畢加索與女性之間充滿爭議的關(guān)系。其中,布魯克林博物館將在一個由澳大利亞喜劇演員漢娜·蓋茨比(Hannah Gadsby)共同策劃的展覽中進一步探討畢加索性格的這一面。

此外,還有東京都美術(shù)館和利奧波德博物館聯(lián)手打造的埃貢·席勒大展、荷蘭國立博物館藏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展、波士頓美術(shù)館即將展出的“葛飾北齋:啟發(fā)與影響”、泰特不列顛美術(shù)館的羅塞蒂家族特展、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的“米開朗琪羅及其影響”以及米蘭王宮的“迷宮中的埃爾·格列柯”等大師個展。被推遲至2023年的“馬蒂斯的馬蒂斯”也終于將在尤倫斯當代藝術(shù)中心呈現(xiàn),將馬蒂斯的250件作品先后帶給北京和上海的觀眾。

1月

埃貢·席勒,《與錦籠燈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Chinese Lantern Plant),1912年

利奧波德博物館藏埃貢·席勒

Egon Schiller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Leopold Museum

東京都美術(shù)館,日本東京

1月26日至4月9日

意氣風發(fā)、命運多舛而又天賦異稟,這些詞不足以形容埃貢·席勒(Egon Schiele),在世紀末的維也納,他注定是個巨星。與同時代的很多人一樣,席勒在28歲正好的年紀就因感染西班牙流感早逝,僅僅比自己懷孕的妻子多活了三天,卻給世人留下了豐富而又深邃的作品。

此次展覽的作品來自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Leopold Museum)的藏品,包含席勒少年時期的習作和他最為出名的自畫像,后者常被詮釋為一個年輕藝術(shù)家對自我身份的探索。同時展出的還有他在成熟期后常見的母子圖像、指節(jié)分明卻又情色意味濃厚的裸體像,以及大塊面的風景畫。

這是日本近30年來首次舉辦埃貢·席勒的大型回顧展。在他的50多幅畫作以外,展覽還囊括了同在維也納的其他藝術(shù)家共計超過100件作品,其中就有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理查德·蓋斯特爾(Richard Gerstl)和奧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旨在探求他的個人風格是怎樣受到這座奧地利城市更廣泛的藝術(shù)思想的影響。

2月

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中斷音樂的女孩》(Onderbreking van de muziek),1659-61年

維米爾

Vermeer

荷蘭國立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

2月10日至6月4日

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因藏有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已知37件畫作中的28件而廣為人知,但這些作品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呈現(xiàn)呢?博物館給出的答案是將它們以較大間隔分布在十個展廳,不再配以其他作品,讓這些大多為小幅的畫作能夠有足夠空間容納必然絡繹不絕的觀眾。展品將主要依照維米爾作畫的時間順序排列,從他1650年代的早期作品直至其1675年去世前不久的晚期作品。偶爾不合于時間線的安排則是為了凸顯主題或藝術(shù)家的雄心。

展覽的聯(lián)合策展人格雷戈爾·韋伯(Gregor Weber)試圖在展覽中強調(diào)對于畫中人物“內(nèi)在與外在的描繪”。在某些作品中,維米爾會通過引入“窗戶、信件、奏樂的邀請”等細節(jié)來隱秘地暗示與畫外其他人的互動關(guān)系,而在另一些作品中畫家則更注重描繪“在孤立環(huán)境中”獨自思索的人物。

維米爾上一次的大型回顧展還要追溯到1995-1996年間的華盛頓特區(qū)和海牙,因此這一次阿姆斯特丹的大展勢必會將其藝術(shù)成就帶給新一代的觀眾。在兩次展覽間隔的近30年間,人們對維米爾的畫作展開了大量技術(shù)上的研究,我們現(xiàn)在對于他是如何作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這一部分的素材將主要在圖錄而非展陳中得以呈現(xiàn)。

不過這些精美的畫作仍然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正如韋伯所建議的那樣,我們應該通過展覽“走近維米爾,體驗他的秘密”。想要對藝術(shù)家做進一步了解的觀眾還可前往50公里外維米爾的家鄉(xiāng)代爾夫特。那里的市政博物館暨普林森霍夫博物館(the Prinsenhof)將會舉辦“維米爾的代爾夫特”(Vermeer’s Delft)展(2月10日-6月4日),講述畫家及其背景。

3月

洛伊斯·梅盧·瓊斯(Lo?s Mailou Jones),《日式瀑布》(Japanese Waterfall),1925年,圖片

來源:? Lois Mailou Jones Pierre‐Noel Trust,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葛飾北齋:啟發(fā)與影響

Hokusai:Inspiration and Influence

波士頓美術(shù)館,美國波士頓

3月26日至7月16日

葛飾北齋(1760-1849)在一個多世紀以來都是在享譽國際的藝術(shù)家,而擁有杰出日本藏品的波士頓美術(shù)館(Museum of Fine Arts),即將為他舉辦大展。展覽將展出來自葛飾北齋的90多件作品,以及200多件同時代藝術(shù)家和全球范圍內(nèi)受其影響的藝術(shù)家作品。

展覽的前半部分追索葛飾北齋與其老師勝川春章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他與同時期其他日本藝術(shù)家和作家間的關(guān)聯(lián)。接著展覽將探索葛飾北齋對19世紀晚期歐洲藝術(shù),主要是后印象主義的影響。

后半部分則聚焦20和21世紀,講述葛飾北齋是如何跨越國界成為本土以外最知名日本藝術(shù)家的故事。畫家最出名的木版畫《神奈川沖·浪里》將會在展廳正中亮相。

展覽的驚喜之一是葛飾北齋一幅描繪瀑布的作品與美國藝術(shù)家洛伊絲·梅魯·瓊斯 (Lois Mailou Jones)于1925年的一幅水彩畫的并置。彼時才20歲的瓊斯受葛飾北齋作品的影響開始為織物創(chuàng)作水彩設(shè)計(盡管她的設(shè)計似乎從未被投入任何產(chǎn)品)。瓊斯(1905-1998)后來成為了紐約哈勒姆文藝復興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這一展覽或?qū)⑦M行巡展,但具體細節(jié)仍未敲定。

4月

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 《保羅與弗蘭切斯卡》(Paolo and Francesca da Rimini), 1855年,圖片來源:泰特美術(shù)館

羅塞蒂家族

The Rossettis

泰特不列顛美術(shù)館,英國倫敦

4月6日至9月24日

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和他拉斐爾前派兄弟會成員們的熠熠卓識對于英國和各地的美術(shù)參觀者來說已經(jīng)足夠熟悉了,他們復雜的情感生活甚至成為了主流電視上的素材——2009年BBC系列劇《情迷畫色》(Desperate Romantics)。泰特英國美術(shù)館(Tate Britain)即將開幕的展覽或許在無意識中續(xù)寫了劇集的結(jié)尾,首次將關(guān)注點聚焦于整個羅塞蒂家族以及他們同簡和威廉·莫里斯夫婦(Jane and William Morris)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

約90幅作品將出現(xiàn)在泰特的首個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回顧展上,其中包括《天使報喜》(The Annunciation,1849-1950)、《貝婭塔·貝婭特麗絲》(Beata Beatrix,1864-1879)和《珀耳塞福涅》(Proserpine,1874)?!剁甓D穼⑴c《蒙福的達莫塞拉》(The Blessed Damozel,1879)和《謨涅摩敘涅》(Mnemosyne ,1881)重聚,重現(xiàn)羅塞蒂早期藏家弗雷德里克·萊蘭(Frederick Leyland)客廳中的三聯(lián)畫。但丁的妹妹克里斯蒂娜(Christina)是位著有《精靈市場》和《在蕭瑟的隆冬》的知名作家,同時也是《天使報喜》的模特,展覽將以其詩作的錄音形式來展現(xiàn)她的成就,另外一個弟弟威廉(William)則撰寫了拉斐爾前派兄弟會最初的宣言。

但泰特真正的成功之處在于首次完整展示了伊麗莎白·希達爾(Elizabeth Siddal)近十年的作品,她因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筆下的《奧菲利亞》(Ophelia,1851-1852)而出名,也是其丈夫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一系列作品的模特。希達爾在1850年代開始作畫,受批評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資助,直到1862年去世前都孜孜不倦。希達爾的作品并不多,大約只有30幅左右,但能夠一次性完整得見還是令人感到激動。

5月

卡爾·拉格斐為Fendi設(shè)計的“Purple Field”裙手稿, fall/winter 2017–18 haute fourrure.Courtesy Fendi.圖片來源: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

卡爾·拉格斐:致美一線

Karl Lagerfeld:A Line of Beauty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美國紐約

5月5日至7月16日

設(shè)計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出生于德國,但職業(yè)生涯主要活躍在法國,早在1950年代就開始了他的時尚事業(yè),此后一直沒有停下腳步。他改編了整個高級時裝店,尤其是香奈兒的面貌,也重新定義了女裝行業(yè)。知識分子、藏家、贊助人、企業(yè)家,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設(shè)計師身份,這個臭脾氣的頭兒在2019年去世,時年85歲,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服裝部立刻就著手策劃起有關(guān)他整個生涯的大型展覽。

展覽大約搜集了150件拉格斐設(shè)計的服飾,還附有可以展示其主要創(chuàng)意的草圖,但這似乎是一場不合時宜的致敬。眾所周知,拉格斐將時尚視為一門手藝而非藝術(shù),堅信其最不應該出現(xiàn)的地方就是博物館。策展人安德魯·博爾頓(Andrew Bolton)卻將拉格斐的成就嵌入美學史的脈絡中,從展覽名稱到組織結(jié)構(gòu)都參照了威廉·霍加斯 (William Hogarth)于 18 世紀撰寫的專著《美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Beauty),以此抬高展覽的整體格調(diào)。

霍加斯認為S型的蛇形線條能夠激發(fā)出一種動感,展覽就在香奈兒1987-87秋冬系列中找到一條背后繡有蛇紋的裙子。博爾頓將拉格斐視作一個對立的綜合體——集現(xiàn)代極簡主義和歷史浪漫主義(用展覽中的話來說,是直線與蛇形)于一身。這之中,恐怕還是極簡主義要略占上風,這大概還是要歸功于展覽的設(shè)計師——以紀念碑式的荒涼著稱的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

6月

拉格納·基亞爾坦松,《我和我的母親》(Me and My Mother)影像靜幀,2015年,圖片來源:路易斯安那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 ? Ragnar Kjartansson

拉格納·基亞爾坦松

Ragnar Kjartansson

路易斯安那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美國胡姆勒拜克

6月8日至10月22日

多年來,路易斯安那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拉格納·基亞爾坦松(Ragnar Kjartansson)的職業(yè)動向,現(xiàn)在,展覽終于提上日程。策展人蒂內(nèi)·克斯特拉普(Tine Colstrup)將這位冰島藝術(shù)家在丹麥的首次大展形容為一幅“當代西方文化的復雜畫像”。

“基亞爾坦松在情感和政治兩方面都與這個世界緊緊相連,并持續(xù)與西方文化進行著對話——我們的自我認知、成功、失敗、神話、陳詞濫調(diào)、脆弱不堪,以及荒謬可笑?!彼f道,“不論他的作品是關(guān)于男性氣概、美、力量還是愛,總是能恰到好處地在悲喜劇中保持良好的平衡。這些內(nèi)容在整個展覽中都會涉及?!?/p>

展覽將展出一系列影像、繪畫、雕塑和速寫,包括藝術(shù)家最廣受歡迎的一些作品。其中就有他的沉浸式九頻視頻裝置《訪客》(The Visitors,2012),是基亞爾坦松和他的一群音樂家朋友在紐約上州阿斯特家族曾擁有的一間業(yè)已蕭條的公寓內(nèi)表演拍攝的。稍冷門的單頻視頻作品《仁慈》(Mercy,2004)則展示了藝術(shù)家梳著貓王背頭、身著奶白色西裝、彈著吉他重復念叨著“噢,為什么我一直在傷害你”的場景。

“簡單卻又復雜的問題?!笨怂固乩照f,“這是件很棒的作品,典型的基亞爾坦松?!?/p>

這幾年,路易斯安那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展出了包括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 亞歷克斯·達·科特(Alex Da Corte)、阿瑟·賈法(Arthur Jafa)和米卡·羅滕伯格 Mika Rottenberg在內(nèi)一系列當代藝術(shù)家的大尺寸多媒體藝術(shù)作品。基亞爾坦松的展覽也延續(xù)了這一“媒體、表演、幽默和政治強力融合”的旨趣。

即將展出:Exhibition for Picasso Celebration 1973-2023,圖片來源:布魯克林博物館

紀念畢加索1973-2023(標題未定)

Exhibition for Picasso Celebration 1973-2023

布魯克林博物館,美國紐約

6月2日至9月24日

隨著歐美藝術(shù)機構(gòu)開始紀念西班牙藝術(shù)家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逝世50周年,他的生活和作品的許多方面將在今年受到關(guān)注。有幾個展覽將直面畢加索與女性之間充滿爭議的關(guān)系。布魯克林博物館將在一個由澳大利亞喜劇演員漢娜·蓋茨比(Hannah Gadsby)共同策劃的展覽中進一步探討畢加索性格的這一面。根據(jù)博物館發(fā)言人的說法,該展覽將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看待畢加索的作品,并深入探討 “厭女癥、男性氣質(zhì)、創(chuàng)造力和‘天才’等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問題,特別是圍繞著像畢加索這樣復雜的、被神話的人物”。它還將把畢加索的作品與當代女性藝術(shù)家的作品并置,包括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琪琪·史密斯(Kiki Smith)和安娜·門迭塔(Ana Mendieta)。畢加索豐富多樣的職業(yè)生涯將在2023年為每個人提供大量的思考和慶典。

7月

亨利·馬蒂斯,《自畫像》,1918年,圖片來源:馬蒂斯美術(shù)館,勒卡托 康布雷齊/DR提供。? Succession H. Matisse 2021

馬蒂斯的馬蒂斯

Matisse by Matisse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shù)中心,北京

7月15日至10月15日

UCCA Edge,上海

11月4日至2024年2月8日

作為亨利·馬蒂斯(1869-1954)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UCCA將與位于法國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齊(Le Cateau-Cambrésis)的馬蒂斯美術(shù)館合作,從其館藏中精選包括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不同媒介在內(nèi)的超過200余件作品,完整呈現(xiàn)馬蒂斯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生涯。展覽之所以取名“馬蒂斯的馬蒂斯”,意在強調(diào)馬蒂斯本人在展覽中的“策劃”角色,大部分作品都出自馬蒂斯的個人收藏?!榜R蒂斯的馬蒂斯”將按照時間線索分為10個章節(jié),從早期學院時期的臨摹作品與風格探索,到最早轉(zhuǎn)向野獸派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以及1920-30年代,以雕塑、素描、版畫等媒介對于人體與人像的探索。展覽最后還將增設(shè)一個特別區(qū)域,呈現(xiàn)并探討馬蒂斯及野獸派對于1920-40年代中國現(xiàn)代繪畫運動的影響。

雷梅迪歐斯·巴羅,《繡出地球的地幔》(Bordando el manto terrestr),1961年

雷梅迪歐斯·巴羅:科幻小說

Remedios Varo:Science Fictions

芝加哥藝術(shù)學院,美國芝加哥

7月29日至11月27日

雷梅迪歐斯·巴羅(Remedios Varo)和她的兩位閨蜜,英國畫家利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和匈牙利攝影師卡蒂·霍納(Kati Horna)常被稱為“三女巫”。作為戰(zhàn)后從歐洲逃亡墨西哥的超現(xiàn)實主義者,她們對于煉金術(shù)和神秘學有著共同的癡迷。巴羅那不似塵俗的畫作中總是充滿了進行著神秘儀式和調(diào)查的幽靈般的人物:用星星變戲法的人、將水晶串在算盤上的學者,或是從一只杯子涌出的河流中繪制路線圖的探險家。

巴羅的作畫風格頗有大家風范,足見其在祖國西班牙多年的正統(tǒng)訓練和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對她的深刻影響,有時她一幅作品就要畫上幾個月的時間。1963 年巴羅突然辭世,超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 )評價她為“過早離開的女巫”。

盡管巴羅的成就在其生前就得到了認可,她的聲望還是隨著近幾年人們對女性超現(xiàn)實主義者的重新發(fā)現(xiàn)而飆升。這個夏天,她在自己職業(yè)生涯的巔峰——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早期的25件畫作,以及一些素描作品和檔案資料將匯集在芝加哥藝術(shù)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此次展覽與墨西哥城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Museo de Arte Moderno)合作,將是自2000年以來該藝術(shù)家在美國的首次個展。展覽以“科幻小說”為題,意在闡明巴羅作品中現(xiàn)代科學和神秘主義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以及她細致的技藝中所體現(xiàn)的“精準與偶然的結(jié)合”。

8月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 “With Strings Two”, 1983年,圖片來源:The Broad Art Foundation, Los Angeles; ? The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此種文化:嘻哈與21世紀當代藝術(shù)

The Culture: Hip Hop and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21st Century

巴爾的摩藝術(shù)博物館,美國

4月5日至7月16日

圣路易斯藝術(shù)博物館,美國

8月25日至2024年1月1日

1970年代,嘻哈音樂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在美國興起之初,就一直與視覺藝術(shù)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和互相影響的關(guān)系。圣路易斯藝術(shù)博物館( Saint Louis Art Museum)將集合繪畫、雕塑、攝影、詩歌和電影等形式,考察在過去50年間嘻哈音樂作為一種藝術(shù)形式的發(fā)展。從行動主義、身份認同,到閃亮裝飾和潮范兒概念,展覽將會探索嘻哈的各種主題,并著重突出嘻哈文化中與性別、性和女性主義的關(guān)聯(lián),以及其與藝術(shù)世界和藝術(shù)市場間的聯(lián)系。

將展出的約70件作品來自藝術(shù)家妮娜·香奈兒·阿布尼(Nina Chanel Abney)、德里克·亞當斯(Derrick Adams)、阿瑟·賈法(Arthur Jafa)和迪納·勞森(Deana Lawson),時裝設(shè)計師維吉爾·阿布洛(Virgil Abloh)、街頭服飾品牌Cross Colours,以及奢侈手袋品牌Telfar。另外還將會有與嘻哈歷史相關(guān)的小物,像是莉爾·金(Lil’ Kim)的發(fā)型師迪翁·亞歷山大(Dionne Alexander)的假發(fā),并伴有表演和專題討論。

展覽的標題來自于短語“為了此種文化”(for the culture),曾被用來形容一些人為了嘻哈文化或是更廣泛的黑人群體做出貢獻。博物館還聘請了一支“全球?qū)<易稍兾瘑T會”來確保展覽堅持嘻哈精神,并能讓當?shù)厣缛汉推渌^眾都能融入。

9月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Male Nude from Behind (Study for the \Battle of Cascina\), c.1504

米開朗基羅及其影響

Michelangelo and the Consequences

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

9月15日至2024年1月7日

差不多每十年,維也納的阿爾貝蒂娜博物館(Albertina Museum)就會將其聞名遐邇的米開朗基羅收藏向公眾展出。今年9月,館藏13幅作品中的9幅將作為“文藝復興大師”展覽的中心展品出現(xiàn)在主廳?!懊组_朗基羅及其影響”(Michelangelo and the Consequences)將用大約170件展品追溯這位藝術(shù)家在長達500年間對繪畫技巧和美的觀念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一個年輕男人的裸體坐像》(Nude Image of a Seated Young Man)和《手臂研究兩項》(Two Studies of Arms,1510-1511)中巨大而扭曲的軀干,將被同其他的男性裸體畫像同時展出,激發(fā)對比——從荷蘭風格主義畫家亨德里克·霍爾奇尼斯(Hendrick Goltzius)1589年所作的超大版畫《赫拉克勒斯》(Hercules)到南非當代藝術(shù)家馬琳·杜瑪斯(Marlene Dumas)直率表達性感的水彩畫《美男》(Male Beauty,2022),一起拓展了展覽的時間序列。

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利用其世界一流的古典大師繪畫和版畫館藏來展示米開朗基羅在16世紀到17世紀的影響力,策展人們還特別加入了拉斐爾、魯本斯和丟勒的重要畫作。更切近一些的對照有來自現(xiàn)代主義大師埃貢·席勒(Egon Schiele)于1970年所作的《做鬼臉的裸像》(自畫像),這件作品清晰地顯示出當藝術(shù)家拋卻了米開朗基羅般理想化的人體解剖學后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后者在1503年作有一幅站立的男性裸體,細觀人物的后背、臀部和大腿,就感覺像是一尊雕塑獲得了生命般鮮活。

展覽還納入了米開朗基羅少見的精準描繪女性身體的作品《坐姿女性裸體研究》(Studies of a Seated Female Nude,約1530-1536),策展人將其與倫勃朗、丟勒以及米開朗琪羅同時代的德國畫家漢斯·巴爾東·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的作品放在一起相互比照。

10月

埃爾·格列柯,La Verónica,Ca. 1577-1580,圖片來源:埃爾·格列柯博物館

迷宮中的埃爾·格列柯

El Greco in the Labyrinth

米蘭王宮,意大利米蘭

10月13日至2024年2月9日

埃爾·格列柯(El Greco)戲劇般的藝術(shù)風格受益于好幾座地中海城市。在威尼斯,他師從于緹香(Titian)和丁托列托(Tintoretto),學習如何讓黑暗的場景沐浴在明亮的燈光之下。在羅馬,他研究古代雕塑和米開朗琪羅的繪畫技巧。但只有在西班牙的托萊多,也就是這位來自克里特島的藝術(shù)家最終定居的城市,才最終誕生了他最優(yōu)秀的作品。在意大利的所學為他鋪平了擠入西班牙學派的道路,也為幾個世紀后來自表現(xiàn)主義和立體主義的爭論埋下伏筆。

即將在米蘭王宮舉辦的大展就將聚焦這位原名是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1541-1614年)的藝術(shù)家。這是意大利近30年來關(guān)于埃爾·格列柯的首個重要展覽,將從他受訓過和工作過的城市視角來檢視藝術(shù)家的成就。展覽將展出包括《救世主基督》(Christ as Saviour,約1610)、《圣馬丁與乞丐》(Saint Martin and the Beggar,約1597-1599)和《拉奧孔》( Laoco?n,約1610-1614)在內(nèi)格列柯最知名的畫作,托萊多的埃爾·格列柯博物館(El Greco Museum)、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弗洛倫薩的烏菲齊美術(shù)館(Uffizi Galleries),以及華盛頓特區(qū)的國家美術(shù)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都將參與借展。

展覽的策展人,也是埃爾·格列柯博物館館長胡安·安東尼奧·加西亞·卡斯特羅(Juan Antonio García Castro)認為將埃爾·格列柯的作品和其他藝術(shù)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觀看會產(chǎn)生獨特的視角?!氨绕鹜ǔ>€性的編年排列,這個展覽會以主題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彼f道,“我們的目的是想要呈現(xiàn)埃爾·格列柯的同時代人是如何影響他完成了從拜占庭神學畫家向知名藝術(shù)天才的轉(zhuǎn)變。”

11月

西蒙妮·利,Jug,2022年. 圖片來源:藝術(shù)家與Matthew Marks畫廊,攝影 Timothy Schenck

西蒙妮·利

Simone Leigh

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美國波士頓

4月6日至9月4日

赫希洪博物館,美國華盛頓特區(qū)

11月3日至2024年3月3日

經(jīng)過幾年多產(chǎn)的創(chuàng)作和在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上足以定義其職業(yè)水準的展出后,西蒙妮·利(Simone Leigh)終于迎來了她的首次博物館個展。展覽將在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首開,其后輾轉(zhuǎn)至赫希洪博物館(Hishhorn Museum)和雕塑園(Sculpture Garden),第二年還將去往洛杉磯郡立藝術(shù)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和加州非裔美國人博物館(California African American Museum)。

展覽將追尋利過去20年的職業(yè)生涯,主要以其青銅、磁器、陶土及玻璃雕塑展示她的創(chuàng)作是如何將本土建筑與女性身體相融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黑人女性塑像的。展陳中還包括與藝術(shù)家奇特拉·加內(nèi)什(Chitra Ganesh)和瑪?shù)铝漳取ず嗵?埃里希( Madeleine Hunt-Ehrlich)合作的影像作品,繼續(xù)利對種族和性別在視覺藝術(shù)中互相交織的圖像的探索。

“盡管這是對利的藝術(shù)的首次研究,但她的作品一直在那兒,其影響和力量已經(jīng)不容忽視?!辈ㄊ款D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館長伊娃·萊西皮尼(Eva Respini)這樣說道,“將黑人女性作為主題的動力,不應被視為利對文化和政治現(xiàn)實的回應,而是一種不顧和超越。”

12月

艾米麗·卡梅· 肯瓦爾里, Anmatyerre people, Untitled (awelye), 1994年,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國立美術(shù)館 ? Emily Kame Kngwarreye/Copyright Agency

艾米麗·卡梅· 肯瓦爾里

Emily Kame Kngwarreye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shù)館,澳大利亞堪培拉

12月2日至2024年4月28日

艾米麗·卡梅· 肯瓦爾里(Emily Kame Kngwarreye)大約在78歲的高齡才開始認真作畫,一直到7年后去世,期間共創(chuàng)作了3000多幅作品——平均每日一幅。這位安馬泰爾族藝術(shù)家出生和成長在澳大利亞北境愛麗絲泉北面的Alhalkere,她就是以家鄉(xiāng)景觀的特殊紋理展開創(chuàng)作的。若是你站在她色彩明亮的作品前,一定能在重復的點線之中注意到種子、水道還有植物。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shù)館(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的新展就將肯瓦爾里的作品放到了當?shù)乇尘爸?。展覽匯集了藝術(shù)家短暫卻又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職業(yè)生涯,其中就有她對雨后家鄉(xiāng)的抽象印象《Ntange Dreaming》(1989年),以及她生命中最后的作品之一《Yam Awely》(1995)。同時展出的還有《The Alhalkere Suite》(1993),這組22幅油畫充滿著粉紅、松石綠、櫻桃紅和藍色等色彩,意喻干旱后野花的生長,以此頌揚了滋養(yǎng)地球的自然和精神力量。

與赫蒂· 珀金斯(Hetti Perkins)一同策展的凱利·科爾(Kelli Cole)稱她的作品是“對古老傳統(tǒng)極具個性又充滿力量的詮釋”。肯瓦爾里的個展已有不少,但這將是首次有來自澳大利亞中部的原住民策展人參與,她不僅與藝術(shù)家的家人有私交,也對藝術(shù)家的環(huán)境抱有文化上的認同。“我們有同藝術(shù)家的家人以及‘ Utopia and the Urapuntja’家園社區(qū)合作,力圖呈現(xiàn)一個新的視角?!翱茽栒f。

那么以上就是關(guān)于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怎么樣)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啦,以上內(nèi)容作為參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如果還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內(nèi)容可以關(guān)注本平臺繼續(xù)瀏覽。

>>免費領(lǐng)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wǎng)站在文章內(nèi)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nèi)容、版 權(quán)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免費獲取留學方案
Kaplan, Inc. 30 多年來一直是Graham Holdings(前身為 The Washington Post Co.)的一部分,是其最大的子公司。Graham Holdings Co.(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GHC)總部位于弗吉尼亞州阿靈頓,是一家多元化的教育和媒體公司,其主要業(yè)務包括教育服務、電視廣播....
HOT
留學費用測算
免費留學評估
1
免費在線咨詢
免費獲取留學方案